一眼看去,張建好就是鄰家的那位熱心腸的大姐,可她卻是女企業家中聞名遐爾的好姐
以德立人,三次創業
1976年,28歲的回鄉青年張建好被選為廣州楊箕村村黨支部書記,后又兼任村長。那是還是文革末期,人民思想觀念仍處在封閉、保守之中,還在批判劉少奇執行的“三自一包”責任田承包。村民生活十分貧困,一月工資十元、八元,年均只有105元。到了1978年,兩年的當家重擔歷練了她這個楊箕村的好女兒,讓張建好學會了獨立思考,領悟到要下決心改變家鄉的落后面貌,就必走聯產承包這條路。她的做法當年雖然受到個別領導批評、但她堅持真理問心無愧,正是心底無私天地寬,功夫不負有心人。最后張建好的堅持得到了上級領導支持,在村干部共同努力、村民的擁戴下邁出了成功的一步。
從此張建好思想大解放,放開了手腳開始第二次創業,大家也把好姐的昵稱送給了她。為了解決村財產產權的歸屬問題;為了真正調動村民的積極性,使村民出去打工者安心,留村者愉快;為了籌集更多資金去發展更多更大的企業,好姐摸著石頭過河,創出了楊箕股份制的路子,籌集起充足資金,發展村辦企業,使楊箕村的集體經濟從過去只有59萬元固定資產發展成為目前擁有集體固定資產8億多萬元。經濟發展了,村民收入提高了。
1990年,由于珠江新城開發,楊箕村全部土地被征用,勇于創新而又善于實踐的張建好帶領班子所有干部、村民,走出了易地辦企業的路子,實行了第三次創業,向外征地350畝,租地50畝,辦起了二十八家合資、合作、獨資等企業,做到“三、二、一”產業齊發展。為楊箕村經濟打下牢固基礎,使村民生活開始富起來。
以德服人,誠信經商
誠信經商,是經商的道德。張建好同志自當書記以來,一向主張企業誠信、合法經營,積極繳納國家稅收。所以楊箕誠信合作發展外向型企業遠近聞名,廣州市文明單位標兵村也實至名歸了。
1990年,楊箕與外商合資興辦省內第一間臺資刀模廠后,憑著誠信引進外資規模不斷擴大,項目不斷增多,分別與港商合資合作金來酒店、廣東外商活動中心、美居家居城等多間外資企業風生水起,成為楊箕經濟發展的一大支柱,利潤占33%。楊箕村真誠的合作贏得外商的一致好評。臺灣十大杰出企業家唐進賢和張國楊先生交口稱贊說:“楊箕才是真正合作的好伙伴”。好姐的務實、真誠的合作在外商們口中傳送,成了無形的“廣告”,使原來無意在楊箕投資的人,也前來加盟,原來加盟的外商一再投入資金,擴大合作領域。
以德育人,政通人和
1987年,張建好深知在即將到來的知識經濟時代打拚,要靠人才取勝。在工作忙、家庭負擔重的情況下,她刻苦攻讀大專、本科,并考取了經濟師的職稱。從1990年她開始選送公司領導和各企業的主要管理人員到大專院校讀書,全部獲取大專文憑。為了解決村民的就業問題,好姐還舉辦各種技能培訓班,使村民樹立了自立觀念,給他們創造了良好的就業機會。
張建好同志已經成長為勇于開拓的企業家、楊箕的好當家。多年來由于工作出色,曾被評為中國十大女杰、全國勞動模范、全國、省、市“三八”紅旗手、全國優秀女企業家,省、市優秀共產黨員、黨務工作者、廣州市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個人、第二屆“羊城公德公益百星”、富而崇德之星等,并當選為黨的十五大代表省人大代表和聯合國第四、五次世界婦女大會并受到嘉獎。